争分夺秒不停歇,助力解封加速度——致敬五彩缤纷的你们!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22-12-01  浏览次数: 1820

太阳升起落下,诉说昼夜交替;雪花飘落之际,见证寒冬来临。自学校封控以来,有这样一群“五彩缤纷”的人,他们没有时间抬头仰望星空,更没有时间欣赏枯叶飘零。但我们手机里每一份“安心”的核酸检测结果都有他们争分夺秒地坚守和付出,他们就是直面病毒的核酸检测人员。

核酸检测是防疫的“前哨”,是疫情防控的“监测网”,是快速发现病毒感染者、有效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的最重要手段之一。面对学校封控期间每日紧急的核酸检测任务,工作人员们全力以赴、各司其职,高效稳定地完成每日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全校疫情防控作出贡献。

01 那一抹洁净的白,是身披铠甲的检测员们

清晨5点30分,天色依然黢黑,当日的核酸检测志愿者张晴已起床开始洗漱。前一日马不停蹄参与学生三餐送饭的她,又在夜里2点多接到了第二天核酸检测志愿者的工作安排。认真阅读当日工作要求后,7点30分,她已在采集点准备就绪。

封校以来,像张晴这样半夜接到临时核酸志愿者通知的教职工有很多,“收到”,简单的2个字却透露出强大的能量。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厚重的口罩、面屏、手套将身体遮挡得严严实实,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不能擦汗,只有个位数气温的天气里,汗水依然浸透衣服,顺着往下流。不同于社区核酸采集点的是,为了保证学校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全员核酸结果,他们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数量的采集,而且越快越好。很多年轻力壮的男教职工,在连续高频率的扫码之后,手抖得筷子都拿不住。戴上面罩和口罩,没有人认出他们来,只知道一双双泛着红血丝的眼睛,真美!


02 那一抹鲜艳的红,是马甲傍身的志愿者们

“同学,你叫什么?”“老师,我叫‘志愿者’”。自校园封控管理以来,这群身着红马甲的学生志愿者们迅速行动,奔走在战“疫”第一线。她们在核酸检测点积极引导同学们有序排队,提醒同学们佩戴好口罩、提前准备核酸检测码、保持一米线安全距离、及时宣传防疫政策,耐心劝导疏散校园内聚集人群,切实履行“应检尽检,不漏一人”的原则,保证核酸采集工作的顺利开展。时常路过她们的时候,都会拍拍肩膀道一声“辛苦了”,可孩子们永远笑容灿烂的回复:“我们不辛苦,老师你们更辛苦!”



03 那一抹端庄的黑,是制服整齐的宿管阿姨

“来,同学,测量一下体温,消消毒!”“孩子们快起床做核酸啦,外套穿起来!早点出结果,早点解封!”“没事,很快就过去了!”…… 对着近1000名学生,这是46号学生公寓负责人赵阿姨这几天喊的最多的话。她说:“这楼里学生的年龄跟我女儿岁数差不多,甚至还要小,但是父母不在身边,又遇上突发疫情,都是孩子,难免紧张恐慌,多叮嘱几句,能让她们心安一些。”

近几日天气越来越冷,为核酸检测不漏一人,阿姨们叫早和提醒的任务越来越艰巨。“没有课的话,其实希望她们多睡一会儿。但是疫情当前,必须积极配合全校抗疫工作。”赵阿姨说到这里满是心疼。同时,为了保证尽快完成检测、防止孩子们下楼受凉,宿管阿姨们看到核酸工作中有需要搭把手的,都眼疾手快地补位上去。



04 那一抹耀眼的光,是毫不犹豫的逆行者们

萤光汇成星河,他们是平凡的逆行者,却又闪闪发光。11月24日,44号学生公寓出现1例阳性病例,楼栋变成管控楼宇。11月27日,楼内新增1例阳性病例。夜里2点30分,行政楼内10名男教职工们接到通知,于清晨入驻管控楼宇直到解封。进驻后,除每天需要运送生活物资、将生活垃圾清下楼外,还需协助挨个上门核酸。每天一层楼的管理区域内,跑个两万步不在话下。“我们是全校封控区内最让大家牵挂的一个楼栋,我们的核酸结果更直接影响着全校是否能顺利解封。”逆行者之一杨胜在官微君留言询问管控区相关情况数小时后,发来一段语音回复,嗓音已然沙哑。


05 那一抹绚丽的彩,是起早贪黑的保障员们

闻令而动,“疫”不容辞,每一次核酸筛查背后的最强后盾是整个工作环节中的保障员们。他们不分昼夜计划安排、调配人手、发放防疫物资、回收样本转运箱等,他们并未活跃在大家看得到的核酸前线,却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一般,累却不停歇。

有深夜12点依然靠在墙上的负责人,有24小时连轴转安排全校师生当日及次日核酸的学工部、人事处同志们,有大棚内、地下室、过道上吹着冷风的点位长们,有每天保障核酸物资睡不到两三个小时的卫生所姑娘们。是他们,将所有的细节都提前想到、安排好,琐屑、重复却没有丝毫差错。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虫一般,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像这样“五彩缤纷”的奉献者们还有许多,是他们用平凡的行动,谱写着防疫工作中的不平凡。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