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届视听艺术大会暨青年视听创作与理论推优计划发布活动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大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探讨如何在新时代以视听艺术更好地讲好、传播好中国故事,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大会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等院校视听艺术委员会、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和江苏省电影家协会联合主办,南京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院、南京市电影电视动漫艺术家协会和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视听艺术学者、创作者及媒体代表15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视听艺术如何更有效地讲述和传播中国故事,推动中国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采取“1+1+2+2+4+10”的活动模式,由一次青年视听创作与理论推优计划发布仪式、一场主编圆桌派、两场开闭幕式、两大主题论坛、四场高端对话、十场青年学者论坛等主要环节构成。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董涛,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胡智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视听艺术委员会会长丁亚平,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轩明,南京市文联副主席李志平,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向民,南京艺术学院副校长张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专工委副处长裴月华,中国世界电影学会会长李倩,江苏省电影家协会秘书长严阵,江苏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朱志刚,南京市影视家协会秘书长冉彬,南京艺术学院科研处处长王方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南京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院院长陈捷主持开幕式。 董涛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表明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为电视和网络视听艺术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文艺理论评论与文艺创作,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新时代,加强电视理论评论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文艺实践的具体措施和思路;要创新理论评论方式方法,切实发挥电视理论评论引导电视艺术精品创作的作用;要密切关注新技术新媒体对电视艺术带来的深刻影响,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质作品助推电视和网络视听艺术高质量发展。 丁亚平指出,近年来,视听艺术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在国际传播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从人工智能的生成式影像到VR互动交流,从短视频的全球化扩展到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应用,视听艺术在当今时代的表现形式与传播渠道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本届大会顺应和呼应这一发展趋势,汇聚学界、业界的力量,共同探讨“大视听”格局下的中国故事、中国表达与中国价值。 刘轩明表示,本届大会为当代青年的文化创意提供展示平台,深化其理论认知,帮助其孵化个性化创意,在思想交流与艺术创作的合作中助力青年艺术家成长。江苏省影协和省视协将把加强文艺工作者思想政治引领和尊重艺术家创作个性统一起来,引导其以精品力作和身体力行担负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职责。活动将有力推动当代视听艺术的高质量发展,为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化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张捷认为,本届大会紧扣“中国故事的视听表达与传播”这一重大主题,旨在深挖视听艺术的潜能,探寻讲述与传播中国故事的最优路径。大会一方面要深化、多元化对视听艺术的认知,另一方面要充分激发青年学者及创作者的创造力。南京艺术学院将与学界业界同仁共同努力,深化合作,全力加速构建“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体系。 开幕式后,李志平宣读大会发布的青年视听创作与理论推优计划。该计划于2025年1月启动,6月举办推优表彰活动,联合全国高校师生及有志于视听创作的青年人,以多种方式促进青年人才与学界、业界之间的交流互动,推动“大视听”理论的产、学、研、用四个层面深度融合,建设前沿视听创作与研究平台,力图推出一批聚焦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前沿视听理论研究成果,一批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风貌的视听作品。 随后,董涛、胡智锋、丁亚平、刘轩明、李志平、李向民共同启动青年视听创作与理论推优计划。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胡智锋,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学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丁亚平,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向民,南京大学教授周安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吴冠平,《电影艺术》主编谭政,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范倍,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红军,深圳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刘辉共同探讨前沿视听艺术理论,探索在“大视听”时代创作中国故事的新技术、新方法与新美学,为中国视听艺术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本场主题论坛分别由南京艺术学院科研处处长王方、戏剧与影视学院院长陈捷主持。 首届视听艺术大会主题论坛的嘉宾发言,不仅展现了学者们对智能时代艺术创新的新锐思考,也反映了他们对技术发展之挑战的冷静观察。本次主题论坛展示了国内视听艺术领域学术交流及理论探索的最新成果。 四场高端对话陆续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本次系列高端对话邀请了著名编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龙平平,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十届副主席、上海电影家协会第八届理事会主席任仲伦,中国香港导演、编剧李力持,中国内地青年导演、编剧张大磊等四位拥有丰富摄制经验的一线创作者,分别与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永昶、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教授石川、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燕、南京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院副教授张丹等四位资深学者进行对谈。 八位影视界嘉宾围绕着“关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历史剧创作的几个问题”《修炼“内功”,讲好中国故事》《无厘头喜剧的再思考》《重返九十年代叙事》等四个主题展开热烈对谈,并与现场青年学者及创作者进行互动。 系列高端对话现场气氛热烈,青年影视者们在对话中表示,想要在行业内扎根,既要提升自身“内功”,也要拓展国际视野;既要坚持文化自信,也要勇于尝试创新。这不仅是中国视听艺术的时代使命,更是每⼀位影视人的责任与追求。 主编圆桌派活动邀请了《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吴冠平、《电影艺术》主编谭政、《传媒观察》副主编贾梦雨、《艺术传播研究》编辑部主任韦杰、《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编辑部主任王秀梅等五位资深学术编辑进行对谈,活动由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永昶主持。 对谈旨在为青年学人搭建一个与学术刊物编辑进行直接对话的交流平台,编辑们共同为青年学人提供学术“情感按摩”,回应青年学者的论文发表等实际问题。对谈让青年学者们收获了更多自信,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大视听”时代艺术的新变。 来自全国各地百余位影视专业青年学者汇聚一堂,就“中国故事的表达与传播”主题在南京艺术学院的十个分会场展开热议。青年学人们就“民族文化的影像符号与美学呈现”“视听艺术的理论拓展与形式探索”“视听创作的实践路径与艺术表达”“中国视听故事的协同生产与媒介变革”“讲好中国故事本土学术话语建构”“影视技术的物质性与史料考古”“数智化时代的视听传播与文化传承”“新媒体平台中的文化表达与叙事创新”“视听艺术与社会变迁的互动”“跨文化视野下的视听艺术研究”等十个议题发表见解。 十场分论坛邀请到《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吴冠平、《电影艺术》主编谭政、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教授范倍、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永昶、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教授石川、《传媒观察》副主编贾梦雨、深圳大学教授刘辉、《电影理论研究》编辑部主任王秀梅、南京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院教授秦翼、南京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院副教授张丹等十位资深学者就百余位青年学者的发言依次做出点评。《艺术传播研究》编辑部主任韦杰、《电影理论研究》编辑周丹丹等十位资深编辑及新锐学者负责分论坛主持。 点评嘉宾们肯定了青年学者们的学术热情,鼓励青年学者们永远保持学术热情与想象力,努力发现新现象,研究真问题,寻找新思路。 新时代的视听艺术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历史使命,同时也面临着不断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首届视听艺术大会的成功举办和青年视听创作与理论推优计划的发布,将努力为发掘和培育视听青年人才开辟新思路和新模式,为新时代视听艺术理论的本土话语体系构建、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视听创作打造创新平台。(戏剧与影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