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艺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重要讲话精神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3-11  浏览次数: 102

近日,南艺师生热切关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盛况,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和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纷纷表示要以更大热情、更优成绩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务处处长孙为: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感艺术教育在新时代肩负着培根铸魂与创新发展的双重使命。在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总书记强调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这要求我们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构建“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我们要面向国家战略和产业急需培养人才,围绕“需求侧”优化布局学科专业建设的“供给侧”;要立足艺术学科特色,将文化传承创新、数智交叉融合纳入课程体系,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贡献智慧和力量。

科研处处长王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近年南京艺术学院抓住AI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让科技赋能艺术,让艺术赋予创新的灵感,积极推进艺术+科技融入教学、科研、创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近年,南艺不断与地方政府、综合性院校和头部企业建设校地、校校、校企艺科融合的科研平台,如与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政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建的数智科创中心,与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共建的苏州产教融合研究院等,都是南艺在推进艺科融合、对接产业方面的新亮点。

研究生处处长蒋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教育的先导性和基础性支撑作用,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我们要结合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聚焦教育本体与高校改革,锚定区位优势与学科特色,坚守育人初心,激发创新活力,服务地方发展,助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

学工处处长仲社:

作为一名高校学生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让我深刻感受到新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完善“四美四育”美育育人体系,进一步探索实践富有艺术特色的思政育人模式,在政治引领、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上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服务学校发展大局、服务师生发展的能力,为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综合性艺术大学作出积极贡献。

美术与书法学院党委书记陈勇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凝聚了奋进力量。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抓住新一轮技术变革的契机,优化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专业与课程改革,积极推进艺科融通、产教融合,努力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艺术人才。我将牢记嘱托,立足岗位践行教育初心,以实干担当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音乐学院院长王晓俊: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被赋予了重大的时代使命。特别是在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方面,教育的作用愈加凸显。教育不仅是实现科技强国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动力。近百年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和人才优势,如何在新文科、艺科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深化专业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有志气、有底气、有骨气的新时代音乐家,全国音乐教育工作者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张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这对设计学院发展意义重大。设计作为连接科技与生活的桥梁,要紧跟时代步伐,推动设计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我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紧扣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引,带领教职员工积极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跨学科培养,拓宽学生视野,培养更多优秀设计人才,为推动设计创新与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展现南艺设计的担当。

戏剧与影视学院院长陈捷: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南艺戏剧与影视学院将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剧本创作、舞台实践和影视制作中;以“产教融合”为路径,联合地方打造“文艺赋能乡村振兴”项目,推动艺术创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以“守正创新”为理念,鼓励师生用数字技术活化传统文化IP,在数字戏剧、AI生成式影像、人机协同共创等领域探索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新范式。

人文与博物馆学院党总支书记陈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这一教育强国蓝图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人文与博物馆学院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秉承百年南艺的优良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长期以来深耕文物修复与保护、传承非遗文化、普及艺术美育等领域,面对人工智能对传统高等教育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我们将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破立结合、开拓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文物修复和艺术教育的转型升维,让文物活起来,让非遗火起来,为增强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周剑(主持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强调科技的重要性,“要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高校肩负着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中引领潮流、树立典范的重要使命,我们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优化学科设置,推动艺科融合,加强前瞻性学科布局,引领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继续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扩大科技开放合作,不断探索科教融合新机制,为书写强国建设的教育篇章贡献新力量。

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恽彩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立足全局、擘画未来,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全过程,以“大思政”格局推动全员育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筑牢艺术人才培养之基。传媒学院应立足“艺术+科技”交叉优势,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以创新驱动为引领,赋能产学研协同发展,让艺术创新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文化共富为目标,厚植艺术服务人民的情怀,努力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深植中华文化根脉的传媒艺术人才,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南艺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许佳佳:

德润人心如春雨。习近平总书记在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谈及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时,强调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这为我校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明晰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拓宽教学空间,让思政课“活起来”“热起来”“火起来”,全力打造具有时代温度、理论深度、艺术广度的新型思政课,真正将党的创新理论讲进学生心里,为培养德艺双馨的新时代艺术人才贡献力量。

舞蹈学院辅导员朱志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高质量发展与教育支撑作用的战略意义,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总书记指出要强化教育对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要求我们把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年。同时,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优化培养机制,助力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精准适配。作为高校辅导员,我将立足岗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生成长,引导青年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勇担使命,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校研究生会执行主席戚馨予: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界寄予厚望。他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作为一名研究生,我将在艺术专业学习中,注重创新,把艺术创作与科技、产业等领域相融合。既要攀登艺术高峰,创作出高质量作品;还要深耕理论研究,撰写出高水平科研论文。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相结合,为祖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尽绵薄之力、贡献青春力量。

校学生会执行主席温洁: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后,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对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未来人才培养的殷切期望。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要肩负起责任与使命,积极探索艺术与科技、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艺术作品,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要积极践行“闳约深美”的校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努力成长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让青春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绽放璀璨光芒。


关闭当前页面